若羌縣地處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東南部,橫跨塔里木盆地,是全國轄區行政面積最大的縣。自古以來就是內地通往中亞和新疆通往內地的第二條戰略通道,也曾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要道。縣域內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發現礦產51種,正逐步成為區內外礦山企業競相爭搶的“淘金”熱土。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召開,這片古老的土地正煥發出勃勃生機,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2011年底,若羌與新疆電網聯網后,解決了該縣長期缺電、經濟發展滯后的問題,大電網為若羌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該縣的生產總值從2010年的20.9億元一躍增加到2014年的65.7億元,初步奠定了巴州副中心城市的地位。
楊濤劉亞琳
施工人員在輪臺-塔中-且末-若羌輸變電工程組塔。
勇擔責任為若羌發展提供電力保障
若羌縣電力工業始于1972年,在經歷了長達四十年的小水電孤網運行后,于2010年上劃國網新疆巴州供電公司,并于2012年正式并入新疆電網,是全疆最后一個并入大電網的縣。
上劃之前,若羌的小水電僅能滿足縣城核心區使用,全縣大部分地區處于無電狀態,缺電問題主要靠柴油機發電解決。長期以來,電力緊缺一直制約著若羌縣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給各族群眾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若羌的缺電問題,一直牽動著國網新疆電力公司決策者的心。
2008年10月,輪臺-塔中-且末-若羌輸變電工程啟動,這是中國第一條橫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輸變電工程,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都是空前的。建設資金短缺、技術難度復雜、施工環境艱苦等問題無不考驗著國網新疆電力公司。但為了早日解決且末和若羌兩縣的缺電問題,國網新疆電力公司毅然決定在荒無人煙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開工建設輪臺—塔中—且末—若羌輸變電工程。
廣大電力建設者用時三年,攻克了許多世界級的技術難題,在沙漠腹地夜以繼日地奮戰,2011年12月27日,工程終于建成投運。隨后,若羌110千伏棗園和塔什薩依兩座變電站相繼投運送電,若羌電網告別了孤網運行的歷史,投入到了新疆大電網的懷抱,若羌縣經濟發展步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若羌縣供電能力增加了5.6倍,從根本上解決了若羌長期缺電的問題。
今年6月3日清晨,若羌縣祁曼地區依吞布拉克鎮,一陣陣響亮的鞭炮聲打破了這個偏遠小鎮的寧靜,隨著青海茫崖至依吞布拉克110千伏變電站輸電線路成功帶電的那一瞬間,標志著巴州電網首條跨省輸電線路正式投入運行。
若羌縣祁曼地區依吞布拉克鎮是新疆東聯西出第二條通道上的門戶,“315”國道貫通全境,隨著礦產資源勘探和旅游資源開發力度的加快,當地礦業加工園區的發展以及庫格鐵路的開工建設,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將日益凸顯。
由于距若羌縣城330余公里,長期以來,祁曼地區用電都是靠柴油發電機或小型企業自備電廠轉供電,電能質量差,電價高還時常停電,嚴重制約和影響著當地礦產企業發展和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為解決祁曼地區經濟發展和依吞布拉克礦業園區對電力的需求,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安排相關部門人員多次遠赴青海與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溝通協調,最終達成了建設青海茫崖110千伏阿卡托變電站至巴州依吞布拉克110千伏變電站聯網輸變電工程,徹底解決祁曼地區用電問題的決定。
據若羌縣供電公司經理莊書介紹,自上劃國網巴州供電公司后,截至2014底,國網巴州供電公司在若羌縣新建變電站及電力線路共38項,投資額近4億元,投資規模居巴州前列,形成了嶄新的若羌電網,供電可靠性大幅提升,去年在全州跳閘率最低。
2012年,將若羌的獨立縣域電網管理納入到了全疆統一管理與發展,電網實現了全州同價,平均銷售電價由1.1元/千瓦時降為0.46元/千瓦時,而購電均價僅由0.47元/千瓦時降為0.28元/千瓦時,2013年因降價增加虧損近2000萬元,并且隨著電量的增長逐年增加虧損額度,同網同價為若羌縣人民生活改善和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棗農受益明顯。
“十二五”期間,若羌電網經歷了跨越式發展,由原先孤立的縣城小電網一躍成為新疆主電網的一部分。公用線路由160公里增長為1060公里;用電量由3200千瓦時增長為2億千瓦時,用電負荷由0.1萬千瓦增長為5.7萬千瓦,電網供電能力增長了57倍。
為了更好地為若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網若羌縣供電公司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堅持24小時免費急修服務,將全縣劃分片區公司全體員工分片到人實行定期上門走訪服務,開通重大項目綠色通道服務;積極構建居民繳費十分鐘服務圈、24小時自助售電服務;堅持“三不指定”的陽光業擴工程。
巴州副州長張承義對國網新疆電力公司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自2011年若羌與主電網聯網后,國網巴州供電公司積極開展了各電壓等級電網建設和供電服務工作。依吞布拉克與青海電網聯網工程投運,徹底解決了祁曼塔格礦產開發基地的用電問題,為若羌打造全國礦業強縣提供了電力保障。國網新疆電力公司有關領導多次就加快尉犁縣至若羌縣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加快750千伏環塔里木環網工程建設事宜,與自治州領導和有關部門進行了磋商,并在若羌
縣電力建設方面做出了詳細的規劃。十三五期間,要建成若羌至青海花土溝、尉犁至若羌輸變電工程、750千伏塔里木環網工程以及羅中、礦區兩個220千伏輸變電工程。這五大電力工程的投運,將對加快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推動若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起到極大的推動和保障作用。
大電網帶來當地大發展
張承義介紹說,近幾年來,巴州堅持把擴大投資作為拉動增長的重要舉措,深入開展“項目建設發展年”活動,新型工業化主導作用進一步凸顯,新型城鎮化步伐加快,全州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特別是若羌縣,有了電力供應做保障,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園區為核心的若羌城區、祁曼地區、羅布泊地區“三大工業經濟圈”,2012年以來,人均GDP一直在全州處于領先地位。
新疆金岳礦業開發有限公司是大電網的最早受益者。據該公司總經理譚斌介紹,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從錳礦中提取硅碳合金,用電量非常大,一年要消耗2億千瓦時電。“若羌縣錳礦資源非常豐富,公司非常看好這個項目,但是一直沒有正式投產,最主要原因就是以前電網的電非常不穩定,無法保證正常生產。直到大網電來了以后,2013年公司才正式投產。”譚斌說:“現在好了,有了可靠、高質量的電,生產有了保障,而且供電公司的服務非常周到,經常過來和我們溝通用電的質量和安全問題。不久的將來,220千伏、750千伏的電也要過來,今年8月,公司將擴大生產規模,再上一套生產線。隨著鐵路、高速公路的修通,我們相信公司也將迎來大的發展。”
“感謝國家電網大力支持”。這是新疆主電網聯入若羌縣后,新疆羌都棗業股份有限公司特意在辦公樓前懸掛的一條橫幅,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著對大電網到來的喜悅和對電力部門感激。這是一家2009年10月成立的以有機紅棗種植、加工為主的企業。據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原來電不夠用,公司只有10000畝地,2012年若羌并入大電網后,馬上擴建至25000畝,后續三期預計達到35000畝地,同時,將修建養殖場2個,養豬場達到20000頭規模,后期將擴建至60000頭;養羊3000只,后期達到20000只。“接入大電網后,電價便宜了,成本大幅降低,利潤增加了,企業也有了擴大規模的資本。”該負責人說。
若羌具有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是開發高檔瓜果產品的理想之地,近年來,紅棗已發展成該縣的支柱產業,生產的“樓蘭紅棗”暢銷海內外。隨著大網電的到來,棗農的生產成本大幅下降,極大地帶動了棗農種植的積極性。
若羌縣繼業家庭農場場長王繼業說,大電網沒來之前,用的都是柴油機抽水,柴油機抽水很慢,經常壞,澆地也慢,地里面莊稼包括紅棗、棉花、瓜都種不好,產量和經濟效益都很不理想,而且用柴油的費用一年在一百二三十萬元。自從2012年大電網進來以后,我們成本降低了很多,現在跟之前比較,至少一年省上一百萬元。如果加上柴油機的費用,一年至少省上一百二十萬元。最重要的是我的紅棗產量提起來了,棉花、瓜產值也高了,這個是給我帶來的最大實惠。
不僅如此,大電網帶來的其它方面效益也是顯而易見的。據若羌縣工商局工作人員介紹,2012年以前,若羌縣賣家電商店只有2家,大小型企業只有96家,餐飲等服務業110家,接入大電網后數量有了急劇提升,目前,家電商鋪52戶,大小型企業405戶,餐飲服務業329戶,對若羌縣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助力若羌續寫樓蘭輝煌
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的實施,若羌縣提出,將積極構建以縣城為中心,輻射南北疆地區青海、西藏的進出疆物流集散中心;把若羌打造成著名鹽化工基地、多金屬生產加工基地、文化旅游大縣、中國最優紅棗基地、再現樓蘭盛景。若羌的藍圖已經繪就,對此,國網巴州供電公司本著“經濟發展,電力先行”的宗旨,制定了相應的發展策略。
國網巴州供電公司總經理孫志強表示,“十三五”期間,對若羌電網建設總投資將達到7.4億元,投資規模居巴州之首。與此同時,國網新疆電力公司更是加大了若羌電網的建設力度,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建成投運750千伏庫爾勒-庫車-阿克蘇-巴楚-喀什-莎車-和田-民豐-且末-若羌-庫爾勒的環塔里木盆地大環網和750千伏若羌-青海花土溝的聯網工程,在進一步提升若羌縣供電能力的同時,還將實現若羌縣的電力外送。作為配套工程將同步建設220千伏變電站3座、110千伏變電站3座、35千伏變電站4座。